紅色展館的設計不僅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更是歷史與情感的交融。運用好設計巧思,可以讓紅色展館成為一座生動的歷史課堂、一座情感的共鳴之所。在數字化與創意并進的今天,如何打造出吸引觀眾、觸動心靈、還原歷史的紅色場館?成為時代的命題。
1、雕塑場景:
歷史的立體呈現通過精心設計的雕塑場景,可以還原革命戰爭中的英勇斗爭、革命領袖的堅定目光或是普通戰士的質樸形象,甚至鐫刻出紅色精神史詩。
2、半景畫:
全景式的沉浸體驗通常為了展現革命戰爭中的宏大場面,如紅軍長征的艱難跋涉、解放戰爭的激烈戰斗等,可以采用這種技術。為了讓觀眾從視覺到情感升級,半景畫還可以融入多媒體技術,逼真地再現特定場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斗爭的艱辛與偉大。
3、時間軸:歷史的脈絡梳理
通過時間軸的引導,觀眾可以清晰系統地了解革命歷史的發展過程,把握歷史發展的主線和脈絡。同時,時間軸上的互動節點還可以設置多媒體展示或實物展品,有助于激發參觀者對歷史事件的興趣,更能在瀏覽過程中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和體驗。
4、一封家書:情感的深度觸達
在紅色革命展館中,通常以革命烈士或革命家屬的口吻來展開敘事,通過第一人稱描繪他們在革命斗爭中的內心世界和家國情懷。
深圳信可威展廳設計公司專業從事上市企業展廳設計、展覽展示活動策劃、展臺設計搭建的展廳設計公司,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倉儲、全國巡展等全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開發商場、專賣店規劃、設計、制作、會議活動策劃和現場布置、平面廣告創意策劃等多項服務。
阿特蘭斯作為家居照明行業的領航者,攜手加減智庫設計事務所,在廣州2022全屋定制家居展上共同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展廳設計。鑒于展位位于展會垂直交通的核心節點,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既帶來了巨大的人流優勢,也對設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最大化利用這一優勢,設計團隊突破傳統,創造性地以品牌故事為引導,以事件策劃為主線,重塑了展會展廳的設計邏輯。
重慶寸灘國際新城展示中心,它不僅僅代表著寸灘最新規劃的展示窗口,而是凝聚兩江新區寸灘精神、代表重慶在新一輪發展中城市態度的前瞻性地標。
邢臺,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古城,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以其獨特的魅力綻放著新的光彩。其中,邢臺博物館便是這座城市的瑰寶,以其唐風元韻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物藏品,引領著每一位到訪者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邢臺博物館的整體建筑風格巧妙地融合了唐代的大氣磅礴與元代的精致典雅,構成了一幅令人贊嘆的歷史畫卷。主館巍峨聳立,與四個輔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文博群落。這里是河北省地級市中展陳面積最大的文博場所,7個常設展陳猶如一座座時光隧道,將參觀者的思緒引向遙遠的過去。
瑞士館的展覽設計概念植根于清晰、結構和精致簡約——這些核心價值反映了瑞士的國家身份,在緊湊的 90平方米空間內進行設計,該空間不僅僅是一個展覽攤位:它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體驗,將品牌影響力與建筑優雅融為一體,在瑞士國家館的設計方面樹立了高標準。
泰州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其傳統典型的水鄉農耕文明,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積淀,千姿多彩的人文生態資源,孕育了泰州花團錦簇、名揚天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更是推動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酒文化是串聯歷史、藝術與生活的紐帶。如何將這份厚重的文化積淀轉化為可感知、可體驗的空間?我們以“沉浸式文化傳承”為核心,推出酒文化主題館設計方案,通過現代設計語言與科技手段,構建一座跨越時空的酒文化主題空間,讓每一個造型都傳遞酒韻文化的內涵。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的戰略支點,依托國家級經開區、僑夢苑創新基地、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已構建起“戰略樞紐+產業引擎+創新高地”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自1988年成立以來,開發區從昔日的城郊荒地蛻變為廣州東部樞紐核心區,形成以永寧大道為軸心的泛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2024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200億元,占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18.7%?。 通過《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的法治化賦能,開發區獲得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聯席會議制度支持、23條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紅利?,實現“規劃審批—土地供應—產業扶持”全流程自主決策。當前正以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為引擎,聯動新白廣城際、廣汕高鐵等軌道交通網絡,打造“1小時灣區經濟圈”和“海陸空鐵”多式聯運體系,2024年國際班列開行量占全省42%?。在產業生態構建上,形成“雙核驅動+多元協同”模式:以廣汽本田、北汽新能源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集聚企業超200家,本土配套率達75%;以增芯項目為引領的集成電路產業,帶動越海集成、國顯科技等40余家上下游企業形成“設計—制造—封裝”完整鏈條?。 科技創新方面,開發區通過國家級僑夢苑引進123個華僑華人項目,建成12個“眾創空間—加速器—產業園”孵化載體,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達4.2%,高于全市均值1.5個百分點?56。未來將重點拓展20個新興產業賽道,包括低空經濟、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通過TOD綜合開發片區和零碳示范園區建設,塑造“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產業新城?
在西安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織的城市,一座以古長安甕城與古羅馬門洞為靈感的文化空間正在崛起。方所創聯中心,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文化綜合體,以其獨特的建筑設計語言,詮釋著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傳統與創新的交融。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隨著國力的增強民族自信的提升,我們展陳設計界也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國內也呈現出很多優秀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10年前那種看到國外的設計就驚嘆不已的時光也一去不復返了。國內設計師也有了自己的積淀,面對國外優秀的設計更多的是解讀吸收和對比,不再是那種狂熱的崇拜。